当前位置: 公文发布 > 地勘文化 > 管理论坛

从供给侧改革谈地勘产业技术跨界融合与创新—谈勘察院产业技术融合与创新

来源:勘察公司     作者:张晓鹏     阅读次数:6039次     发布时间:2016/6/24 11:36:49

一、我公司勘察主业产业现状及产业技术跨界融合与创新的必要性

    目前绍兴地区在建管局登记备案的勘察单位共有18家,9家本地勘察单位(2016年为6家,其中3家设计院下属的勘察单位已暂停运营),9家区域外勘察单位。根据成立于201210月的绍兴市求实勘察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统计资料,近几年来绍兴地区及我公司承担的勘察项目情况见下表:

                 绍兴地区及我公司承担的勘察项目统计一览表

年份

项目数量(个)

合同产值(万元)

项目数

环比

产值环比

总数

公司

占比

总值

公司

占比

2013

1043

392

37.6%

12063.5

3936.9

32.6%

 

 

2014

837

209

25.0%

9214.8

2260.2

24.5%

-19.8

-23.6

2015

667

169

25.3%

7112.7

1533.7

21.6%

-20.3

-22.8

2016

255

39

15.3%

2550

390

15.3%

-23.4

-28.3

(注:2016年统计数据截止到20166月上旬,产值因为滞后,按单项10万预估)

    从上述统计表格可以看出,绍兴市区的勘察项目数呈逐年递减,递减的数量级在20%上下,而产值递减量更高一些,同时也说明项目数量在减少,项目规模缩得更厉害一些。在从业单位基本维持不变的情况下,蛋糕小了,供给侧的矛盾也就更突出了,现实需要我们作出改变和创新。

二、产业技术跨界融合与创新实现路径之设想

    改变与创新的总体设想为由上而下,由点到面。基于我省城镇化建设实际上已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勘察服务业总体应处于缓慢下降平台期的现状,我们应作好顶层设计,虽然目前事企混编的框架暂时还无法打破,但在框架内还是可以用好政策的。在明确改革的方向,做好长期规划,做好制度内的责、权、利的划分之后,真正到了把我们推向市场,完全企业化之时,我们可以做到从容不迫,成竹在胸。我想这是实现产业技术跨界融合与创新路径的第一步。

    做好顶层设计之后,公司应做好市场化运作的大平台设计和建设,公司的项目管理应扁平化,我们的技术方向是大岩土。公司从制定内部管理制度、业务管理制度、劳务施工管理制度、技术管理制度、人才培养计划等等基本制度入手,围绕顶层设计,服务于业务拓展。项目的扁平化管理平台运作是否也可以参考“互联网+”思维模式(如滴滴打车的模式),这样我们的业务、技术感知能力将是十分巨大的,可以产生倍数效应。短期目标在公司内部形成畅通、高效的项目管理模式,中期目标是要局内形成平台管理模式,长期目标是形成开放的市场化运作平台。我想这是实现产业技术跨界融合与创新路径的第二步。

    实现产业技术跨界融合与创新路径的第三步是公司平台建设应注重并做到业务拓展与技术的融合与创新发展双轮驱动。公司目前的业务人员结构较为单一,都以技术型为主,只有做好平台建设,项目管理通畅了,业务人员才会聚集,业务会产生向心作用。有了充足的业务,技术才有服务的对象,否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时下养老地产项目兴起,这些项目往往在风景区附近,位于山地丘陵地区,地基条件复杂,涉及到边坡稳定性,挡土墙设计等,项目的总平面设计、竖向平面设计对投资影响很大。对于此类工程的勘察设计,就需要专业知识综合能力较强的岩土工程师才能胜任。而通过一项此类工程的实施,可以带领一组技术人员获得感性认识、积累技术经验,从而为打造复合型技术人员创造条件。又比如现在城市工业用地转商业用地项目也很多,有些原本位于郊区的化工厂、电镀厂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变成了市区。这些地域通常成了不适宜人居的“毒地”,如今年4月份央视报道的“常外毒地事件”就是典型。此类项目的勘察又需要我们专业技术人员向城市地质、环境地质等专业方向转变。因此通过业务的拓展,技术储备的跟进,两者是可以形成良性循环,同时产业技术的跨界融合创新升级是水到渠成的事,也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