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公文发布 > 地勘文化 > 文学园地

回顾与怀念

来源:环境院      作者:裘愉林(退休职工)     阅读次数:4143次     发布时间:2021/9/10 10:06:29

今天在”崇仁镇三懋头村唱戏拉琴,抬头见到村头这棵苍老斑驳的古樟树,触目生情,它使我回忆起五十多年前与“三懋头村”的不懈之缘。

为分担家庭的经济压力,还未成年的我,到冬季,我与同村的小伙伴们经常前往三懋头的北侧,群山深处的”张界田、姚家庄、蟹钳、秀峰村等地域的山上去砍柴,用于全家烧饭,减轻家庭的经济开支。每次经”三懋楼”时,得穿村而过,故脑海中深深保存着这个古村落的古樟树、溪沟、小桥和古台门。

砍柴容易,可步行挑柴辛苦,一担百把斤重的柴,要从1520里路外挑到家里,其疲劳程度可想而知,同时,也影响了我少年发育时期的长个子。随着家庭经济的逐渐好转,母亲看到我全程肩挑太辛苦,咬咬牙化了我父亲一个月的工资,给我配置了一辆手推独轮车,从而三懋楼村到崇仁这段十里路改用手推车拉了。

那个时代,农村家庭若有一辆手推车,真的可算是上户人家呢。但是,独轮车的道路只能崇仁到三懋楼村,离砍柴位置还远着呢,因此,必须将车寄存在半道三懋楼村。

寄车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因当地人不熟悉,一般的人家嫌烦不让寄存,又因那时经济意识差,没有习惯给寄存的人家付一些保管费、红包一类补偿,只是见路边可放车架的人家就进门求寄,有时要问好多人家呢。

可能我有福相,也可能我年幼得到同情,有一家老奶奶竟然很乐意同意我寄存在她家(车轮放在家里,车架放路傍),还答应我以后就寄存她家。现在回忆,她家寄存足有四年之久(直到我20岁参加地质工作),而我仅仅只给过她二块年糕,五只白米粽而已,这还是我母亲提示的。

光阴如箭,时间飞逝,弹指一挥间,五十多年过去了,老奶奶也早己去另一个世界,可我还是能记起她那善良、热情,脸上布满皱纹的好奶奶。

因村道的变迁,今天我匆忙中找不到曾经寄存过独轮車的那家老台门了,但我永远怀念三懋头村,更怀念那位曾经帮助过我的老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