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物探技术在地灾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有色局地物院完成多项地质灾害勘探任务

来源:局办公室 地物院     作者:朱培辉 王兆景 刘海东     阅读次数:7627次     发布时间:2017/1/5 16:12:20

    近年来,浙江有色地球物理技术应用研究院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地质灾害救援、治理等工作。近期,先后圆满地完成了遂昌苏村山体滑坡和开化城关镇岩溶地面塌陷调查等物探任务。

    危难之时显本色

    2016年9月28日,遂昌县北界镇苏村发生特大山体滑坡灾害,多达77万立方米的土石从近400米高差的陡峭山坡倾泻而下。事故发生后,各级部门启动了紧急救援预案,浙江省地质勘查局在局长林天宁的亲自带领下,举全局之力,组织专业队伍,临危赴命,迅速投入救援,承担监测预警、现场抢险施工技术服务、移民安置选址、次生灾害排查等艰巨任务,在这场关键战役中发挥了积极、重要的作用。按照省地勘局的统一部署,有色地物院在灾后治理重建中承担了滑坡体地球物理勘探任务。

    “滑坡上方仍有8万余立方米不稳定岩体,崩塌滚石时有发生,在持续强降雨影响下存在二次滑坡的可能”。听完指挥部工作人员的介绍,让刚刚到达灾区的物探队员们瞬间绷紧了神经。现场不时地响起刺耳的警报声,严峻形势考验着每一位参战队员的毅力和决心。既要保证按时按质完成全部勘探任务,又要保障技术人员的绝对安全,是本次物探调查工作面临的两大关键任务。

为此,地物院制定了完善的工作方案,一方面要求工作组绝对服从现场指挥部的统一调度,做到有令必行,有行必果;同时充分利用好微信群等媒体平台,保持信息渠道畅通,随时接收滑坡体动态监测等预警预报,即时掌握险情,并定时向负责人报告作业人数和作业位置。再是为每个队员配齐安全绳、安全帽、相关救生用品等防护装备,为应急救助、逃生提供安全保障。另一方面,由于滑坡体高差大、坡度陡,按照指挥部总体方案,滑坡体上方的不稳定岩体勘探工作主要由物探来完成。对此,经过多次会商、探讨和修改,考虑到地灾现场的复杂性,地物院及时调整了作业人员,加强技术力量,选用了适合山地快速作业的拖曳式地质雷达及电法仪,确保物探测量工作的顺利进行。

    连续十多天,有色地物院苏村物探分队面临恶劣条件,肩背仪器,手脚并用,克服了种种困难,向党和人民提交了一份合格的答卷,在海拔756米的山顶上,诠释了地勘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四特别”精神。

    急险之处展身手

    2016年11月 12日,开化县城关镇翁村发生了地面塌陷事故:当天深夜,巨大的轰隆声响彻整个山村,惊醒了沉睡中的村民,只见一栋两连体二层民房轰然沉陷倒塌,其砖、木等建筑物胡乱地散落一地,屋内地面赫然出现了一个直径约5m、黑漆漆深不见底的坑洞!当时,距事发地约3米的隔壁小楼内就有村民正在就寝。面对突如其来的险情,数百村民不知所措,一时人心惶惶。

接到开化县国土局通知,有色局立即启动了应急响应预案,第一时间派应急小组赶赴现场展开调查。地物院物探小组迅速摸清了塌陷区的地质构造以及周边坑洞情况,首先排除了进一步发生塌陷的可能性,消除了村民恐慌的心理。对塌陷灾害的范围、机理、趋势作出了快速、科学的判断,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建议。

    服务社会不停步

    浙江省陆域地势复杂,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说,加之极端天气频发,近年来,浙江农村山区地面沉降、塌陷、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时有报道,越来越严重影响着广大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

    多年来,有色地物院在解释地质环境问题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2010年夏,绍兴兰亭镇山下村村委办公楼发生了楼房振动怪现象,三层建筑物不停地摇晃。有的说是地震了,有的说是塌陷了,一时众说纷纭。为破解难题,有色局派出地质、物探专家赴现场调查,调查工作采用了振动监测设备,通过在不同的位置和方向布置传感器,采集到振动的能量、频率和加速度等参数,最终找到了震动源,对楼震现象作出了科学解释。此事,由中央电视台10套《走进科学》栏目给予了报道。2015年 8 月,绍兴东湖景区自然景观“鲁迅石”,因为裂隙发育被有关部门认定为地质灾害隐患点,地物院承担了对此景点的地球物理勘查工作。物探人员利用透射波法,探明了岩体内部裂缝发育情况,同时,根据变形监测对变化趋势作出科学分析,提出了合理的治理建议。

    当前,随着时代的进步,政府和人民群众对环境包括地质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地质物探方法在环境地质评价中将有更大的施展空间。有色地物院结合社会需求,积极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努力探索新方法、新途径,寻求参与地质灾害规划、评估、治理等工作,为其提供地质物理参数,为保一方平安尽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