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公文发布 > 地勘文化 > 管理论坛

对地勘工作的几点思考

来源:矿勘院     作者:赵神祖     阅读次数:6409次     发布时间:2016/6/21 14:12:17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至今,浙江有色地勘局已走过61年发展历程。于每个人的一生,61年已步入花甲,但对一个习惯披荆斩棘、扎根深山的地勘队伍而言,61年在其发展路途中或许只是一段峥嵘岁月。然而就是在这样走过一段光辉旅程的今天,国有地勘单位正面临着一场全新的考验,所有的地勘人正经历着转型所带来的彷徨和迷茫!

我自大学毕业到有色地勘局工作,如今第9个年头,从加入到单位的那一刻起,个人的命运就和单位的命运绑在一起,荣辱与共!八年里,我们历经了地勘行业的春天,也体会到了初冬带来的寒冷;八年里,我也有幸见证了我局地勘队伍的逐步壮大;八年里,更加深切的体验到了地勘事业蓬勃发展带来的喜悦及近两年出现的丝丝忧愁。

地勘行业几番沉浮,也对应着经济社会的几次变革。今天,作为一个热爱地质、关心地质事业的生产一线的地质人员,我也想谈一谈对我局(院)地质事业的几点粗浅感受和认识。

一、现状及困境:

1.现状:以矿勘院为例,目前全院67人,下设3个生产部门(一、二、三所),计23人,三个职能部门(办公室、总工办及

信息中心),计14人,另有钻探部及两个合作矿业公司。

2016年全院拟投地勘项目产值不足1500万元(初步计算),对比2014年及2015年,年产值分别为1947万元及1989万元,仅占2015年度的75%。这意味着今年工作量并不饱和,更意味着经济压力较大。

2.大环境:一是伴随经济下行,资源产能总体过剩,以致矿业投资萎缩,矿业权市场低迷,地勘投入持续下降。二是面对国有地勘事业单位深化改革,地勘队伍最终何去何从,前途如何,尚不明确。

3.我局(院)困境:

      (1)地勘项目减少,地勘投入下降。导致了两个问题,一是经济收入将下降,二是将出现富裕人员,如何安排。

      (2)小富即安思想严重,只想过太平日子。由于体制机制原因,地勘行业都是“旱涝保收”、“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再加上长期的野外生活,让部分地质技术人习惯了慢节奏,不善竞争等等,导致了地勘队伍内部安于现状者居多。通过和现代化企业尤其是新型行业职工对比,地质人思想相对保守,坚韧耐劳精神强,进取不足。

     (3)矿权问题:以矿勘院为例,2014年23宗,2015年院矿权15宗,2016年拟注销3宗,仅剩下12宗,两年下来矿权数量减半,新登没有。随着时间推延,大部分矿权都将灭失,到那时(也就这几年的事),将面临无矿权的尴尬境地,又何谈地质找矿。

     (4)资源整合:包含了队伍和资质的整合,如何整合能形成强有力的核心竞争力,打响有色品牌,也避免内部同质化竞争、不良竞争造成资源浪费,值得探索。

     (5)队伍建设:以矿勘院为例,全院职工年龄结构、职称结构较为合理,但专业单一,大部分为地质专业出身,市场历练不多。近些年参与一些市场竞争,但机制不灵活、责权不明,政策不匹配,不利于开拓市场业务,也不利于队伍建设。

     (6)财务问题:新的财务报销制度,在野外项目实施过程中可操作性不强,财务部门应做好培训、指导工作。

     (7)市场竞争意识不够。社会体系中永远都是“丛林法则”,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谁更主动,谁更拼,谁就会有成功的机会。

     (8)工作配合及执行力不够。俗话说“高层的想法,中层的规划,基层的执行”。近年来,我院管理能力提升,越来越细化,近期实行“三定”原则等,对院里工作效率提高有很大帮助。但由于机制、管理等一些原因,我们依然存在配合不调,执行不够等问题,影响了整个工作顺利推进。

二、几点思考:

1.坚持地质立局,把握时机,开拓业务

 地质队伍的优势就是专业技术,本质工作依然是为“国家经济社

会发展提供矿产资源保障”,因此坚持“地质立局”并不过时。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应把握机会,做好以下事情:

(1) 加快地勘项目的评价工作。针对自有矿权,应加快评价,尤其

是具有良好线索的,容易出成果的的矿权。另外也要对具备一定潜力的矿权,加强综合分析,提出思路,积极评价。

(2) 财政项目:有针对性的参与投标工作,组织专人负责。

(3) 技术咨询服务:除了做好个体老板矿权勘查工作外,这里主要

指针对地方国土部门的一些招投标项目与委托业务。近年来,县市国土部门手上项目越来越多,加强与他们的沟通,积极服务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于民生需求,积极争取项目,是今后地勘单位的一个重要工作。据初步估算,一个县的地勘业务(仅指我们院能做的)可以养活一个5~10人团队,矿勘院如果能争取3~5县的地勘业务,也将是一个很可观的创收亮点。

    (4)积极尝试多头发展,以“资源地质”为主,兼顾“民生地质”,尤其是国家近年来重视的领域,我们可以在彼此关系良好的县市进行积极扩展。

2.积极寻求矿业权的获取

矿权是地勘单位的基础,没有矿权,就没了工作对象。目前探矿权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获得,一是申请在先当地方式获取,二是通过招拍挂获得,三是与商业性矿权进行合作或收购,四是承担国家出资项目形成的探矿权。其中第一种难度很大,第二种需要比较雄厚的经济实力,第四种现在基金项目要求有探矿权,因此相比较而言,通过与商业性矿权进行合作或者收购操作性强一点。趁着当前矿业形势低迷,我们正好可以低价收购部分良好的矿权(也可考虑省外),或者与老板合作,后期我们投资,前期老板投资折算入股。

3.加快资源整合

资源整合是大趋势,把地勘专业队伍整合在一起,形成合力,同

时对实业和地勘局资质进行合理配置(避免内部竞争)。与此同时,依然要对队伍进行优化,鼓励职工多向选择(部分年轻技术员志不在地质,应给他们广阔的平台)。为稳定队伍,应合理保障在职职工利益。通过整合、优化,达到做精事业,做强企业的目标。

4.人才培养和分配机制

人才方面重点加强用人和留人两方面的工作。在收入减少的情况下,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以情感留人,以文化留人;同时用人所长,为其提供平台,从而体现自身价值,获得成就感,让职工与领导之间产生彼此信任的良好状态。对我院而言,当前培养几个具备市场开拓能力的骨干,也至关重要。

分配方面坚持两条:一是坚持公正,可以实行绩效考核,目前主要是年终考核,可以尝试季度考核,让每个人了解自己所做出的贡献以及对应的收入分配,严格考核,公正分配。这样也有利于个人的成长。二是打破大锅饭,坚持多劳多得,这样做的最大好处是形成竞争氛围,激发职工的潜能,从某个角度来讲,这是一种公平的体现:付出才有回报。

5.加强精细化管理,管理和服务相结合

从项目质量,施工安全以及机构管理等方面,都要求管理工作要细化,要深入,要切合实际,做好管理的同时也要做好服务,一切为了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对单位而言,一定要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各司其责,相互配合,不推不躲,从而形成合力。

    以上仅为个人一点浅薄认识。正如诗人艾青所言“为什么我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文中也指出了目前单位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正因为我对有色局饱含感情!我相信,于我们每一个地勘人而言,都希望能与单位同进退、共发展。地质人或许不同于其他行业的人那么善言辞,但地质人的质朴情感,为集体荣誉和国家利益而甘于清贫、敢于奉献及锲而不舍、勇往拼搏的精神在任何时候都不会放弃!衷心希望我局地质事业走向更美好的明天!